世界一流大学: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引来网友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的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如何出?建设过程中如何杜绝腐败?两会期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带着网友们关注的几个问题采访了部分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究竟有多远?
【背景】我国高校近年来发展迅猛,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增长,对我国人才战略实施和国民素质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数据显示,1949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超过12万人,发展到今天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已经达到2800万人。但是,我国高校仍然在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的门外徘徊,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大学管理水平等与耶鲁、剑桥、哈佛等一流大学比起来,有着一定的差距。
【网友提问】网友“爱里得重生”说,“世界一流大学”的情结会不会让我们迷失在一种追逐复制的比拼当中?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高校距离世界一流究竟有多远?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公认的标准,全世界没有任何机构、任何单位对“世界一流大学”下定义。但是在长期实践和积累当中,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些客观的条件,比如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还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说,我们讲的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指的是建一批研究性的大学,“过去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不承担科研任务,以教育为主,把教育和科研完全分开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没有哪个是把教育和科研分开的,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记者点评】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一流的教育大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才是实力所在。另外,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中国标准,不要一味师法西方名校,要在与西方大学的竞争交流中寻求自身的“世界一流”定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钱从何来?
【背景】自从2007年吉林大学爆出“30亿债务风波”后,国内高校欠债问题就被舆论热议:吉林大学只是高校欠债的缩影,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巨额欠债问题。另一个背景是,虽然2010年我国教育的投入已经接近GDP的4%,但与世界平均水平7%、世界一流大学所在发达国家的9%左右相比,差距甚大。
【网友提问】网友“天堂凡客”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钱从何来?完全靠国家财政投入,还是盘活和鼓励高校融资办学?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解的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一个资金大进大出的过程,在高校弊案高发的背景下,如何杜绝腐败问题?
【代表语录】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说,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既是若干大学的目标,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有更多投入,特别是支持基础性研究和提高教师待遇,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纪宝成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问题上,政府今后要加大投入,社会资金也要参与进来。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的捐赠很多,已占学校发展投入很大的比重。不过社会资金太多,学校也不一定愿意,因为也会有其他的负担。
许智宏代表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坚实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机构,从制度上和体制上避免贪腐行为的发生。
【记者点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需要政府财政投入,也应吸纳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资金。高校腐败是阻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绊脚石,只有预防和整治了高校腐败,才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扫出畅通大路。
建好世界一流,会否“贵族化”?
【背景】目前,高校的学费对于一些城市困难群体、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虽然国家对高校学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通过助学贷款、生活补贴补助等多种方式尽量避免“因贫弃学”“因贫辍学”现象,但还是有一些孩子因此放弃了大学梦。
【网友提问】网友“鱼在飞V”说,如果我们有了世界一流大学,会不会出现这些高校成为发达地区、权贵阶层子弟“俱乐部”的问题?到时候,普通人家的贫寒才子会不会被拒之门外?
【代表语录】纪宝成说,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肯定坚决防止“贵族化”情况的,绝不能出现一个优秀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进不了中国最好学校的情况。事实上,“贫困生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措施这几年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点。真正一流的大学是不会给学生的出身打上记号的,一流大学的门肯定是朝一流的学生开放的。
【记者点评】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世界的视野、一流的情怀和气魄。落脚于研究型的中国大学要设计好自己的门槛,入门的票当然不应该是手中的钞票,而应是腹中的学识和才能、创新能力和攀登科学高峰的潜力。(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