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1.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2.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3.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4. 关于发布《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的公告
  5. 2021年双一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报表

发展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研究 > 正文

湖大领导参考第1期

发布于:2005-08-20 星期六 00:00 作者:点击率:

       

2005-08-20

[决策实施研究]我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按语:为紧密配合学校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和岗位津贴方案的实施,向全校广大教职工宣传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确保这一改革方案顺利、平稳的实施,我室与体改办合作,就学校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归纳,供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考。

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学校党委、行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人发[2000]29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学校发展建设研讨会精神、加快学校融合步伐、发挥学校合并整体效益、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大步骤,对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学校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决定性影响。

一、为什么要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必要性)

1.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深化我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步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已成为普遍趋势。1992年高校实行定员定编,迈出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本次改革只涉及了编制和机构的问题;1997年我校南校区大力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推行定员定岗、竞争上岗,并实行国家工资与校内工资双轨制,校内工资与教学科研工作量、岗位职务、年度考核挂钩。本次改革力度较大、影响较广,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来校了解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两年多来,不少高校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甚至走在了我校的前面。进一步巩固我校改革成果,实行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是当务之急。在市场经济和日益开放的办学环境中,要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骨干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巨大的潜能。当前,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启动校内岗位津贴,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竞相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以校内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为重点,是学校主动出击,创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的最佳选择。

2.实施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

200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文件第16条、17条明确规定: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分配制度改革"、"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探索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quot;。8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纲要》规定:"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最近,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作出了明确部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党政机关脱钩,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全面推行聘用制度,今后事业单位用人将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我校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就是贯彻上述精神、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

3.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认真落实今年暑期学校发展建设研讨会精神,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我校正处于加快融合、开创新局面的重要历史时刻,今年7月12日至7月15日的发展建设研讨会,重点围绕学校办学现状、发展目标、工作思路以及如何促进融合、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加速建设、争创一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会议认为,要实现我校的办学目标,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关键的。高校之间实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良好用人机制的切入点。我校制定的岗位津贴实施方案,体现了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是必要的。因此,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不仅是落实学校发展建设研讨会精神的具体步骤,而且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的需要。

二、为什么要在今年9月正式启动校内岗位津贴?(紧迫性)

为什么一定要在目前正式启动校内岗位津贴?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从去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我们的近邻中南工业大学等在湘兄弟院校也实施了岗位津贴制度。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科学设置岗位,并向优秀人才倾斜,年岗位津贴档次在0.3~5万元之间。在兄弟院校纷纷推行岗位津贴制度的大环境下,高校之间人才竞争、特别是杰出人才的竞争必将空前激烈。如果我们不抓紧实施相应制度,就会产生明显的比较劣势,就会引起教职工心理的失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后果是导致学校优秀人才的流失和队伍的不稳定。第二,今年4月20日,原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后,我校抓住机遇,按照"五统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实质性合并,机构改革、人事融合、学科融合、院系调整以及制度融合等工作逐步到位,实质性合并处于第三批合并院校的前列,学校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上。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创新新优势,增添新动力。而实行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就是搞活机制、激活人才潜力、统一校内分配政策的有效措施。只有通过实行岗位津贴等一系列改革,才能巩固和扩大学校合并的成果,加快融合步伐,发挥合并的整体效益。

三、为什么推行这个校内岗位津贴方案是可行的?(可行性)

1.经过半年多来的宣传、特别是学校发展建设研讨会精神的宣传,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已经在实施校内岗位津贴上形成了如下共识,基本具备了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群众基础

①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不折不扣地贯彻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的需要;

②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③岗位津贴不是生活补贴,要体现岗位,体现绩效,杜绝平均,反对固化。

2.校内岗位津贴方案历经数次修改、数次研究、反复论证、充分讨论,既吸取了兄弟院校类似方案的优点,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方案是比较成熟和可行的

学校此次实施的校内岗位津贴方案从起草到定稿历经10个月,其中大的修改共有8次,学校校务会议专题讨论、研究8次,下发到各单位征求意见2次,召开座谈会4次。我校岗位津贴方案虽然拉开了教职工津贴分配的差距,但工资、补贴和岗位津贴之和的最低者和最高者之比约在1:7之内,符合湖南省有关文件规定的控制在1:8之内的规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原中南工业大学同类方案相比,我校的方案具有体现结合我校校情的如下特点:

①根据突出学科建设、着眼于未来的思想,适度调整了学科责任教授的聘任条件;

②缩小了部分档次之间的津贴差距;

③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与确定岗位职责同步进行,并已初步体现了"以岗定酬"的原则。

[论点摘要]

社会转型期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在两种体制胶着和运动机制失去其存在的主客观条件下,教育管理受到如下影响:

1.时间节奏加快。时间已成为一种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因此,现在当书记、校长和教师的都感到负担太重,而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又太少了。

2.各方面差别在扩大。表现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职业与工种之间、专业技术职务之间、办学条件之间、学校质量之间等,与此相应的是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别在扩大。因此,既要拉大教职工收入分配的差距,又要把差别控制在教职工心理承受力的范围之内。

3.变化加剧。转产、转岗、转业、转学是正常现象,因此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科体系、教学媒体、教学方式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都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4.权威的影响力在下降。由于民主意识的增长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每一部门的权威影响力都在下降,新时代的权威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并被群众认同、接受。因此,学校领导集体中的权威影响不足,是造成指挥不灵、信息不通、秩序较乱、质量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把理顺管理关系、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5.正式群体内部情感淡化。社会转型期的正式群体十分重视效率、效益和质量,往往忽视情感问题,于是人们便寻求非正式群体解决情感寄托问题。因此,教育管理中要十分注重依靠正式群体的力量教育人、感化人,以防止正式群体成为完成任务的工具性组织。

6.知识分子队伍在分化。知识分子逐步分化成为下列五种类型:①国策型或社会活动家型,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②学院型,热爱专业,对专业之外的活动不感兴趣,更不愿为专业之外的事花费时间和精力;③功利型,注重经济利益,具有"儒商"特点;④文人型,喜欢坐而论道,以真理的化身自居,因脱离实际和群众而无力解决任何实际问题;⑤浪漫主义型,对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或各种社会现象总是看不惯,好指责。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 (摘自陈孝彬主编的《教育管理学》)

(本期发各院系、直属单位、校机关各部、处负责人)

上一条:湖大领导参考第5期

关闭

湖南大学规划办 地址:湖南大学校办公楼2楼 邮编:410082 邮箱:guihuaban@hnu.edu.cn 电话:0731-8882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