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1.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2.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3.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4. 关于发布《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的公告
  5. 2021年双一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报表

发展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研究 > 正文

湖大领导参考第20期

发布于:2005-08-21 星期日 00:00 作者:点击率:

       

2005-08-21

湖大领导参考

总第20期


关于加强我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实施“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战略,切实加强我校的办学特色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声誉,打造“湖南大学”品牌,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创造竞争优势,力争在各类大学排名中的名次有较大提升,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办学特色建设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大力宣传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特色竞争、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在校领导集体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且成为优于兄弟院校的独特优势。一般而言,办学特色集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高、人少我多”。在全国高校合并工作基本完成和连续三年高校扩招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规模竞争转变为质量和水平的竞争。

可以预见,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排名将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随着各种大学排名(含教育部、科技部对大学的单项排名和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的修改和完善,影响大学名次的将主要由总量

(规模绝对数)逐步过渡到质量(如生均数、师均数)和水平(全国排名、世界排名),决定一所学校名次的主要因素将是学科水平、科研水平、学生培养质量及投入与产出比(尤其是学科、科研在全国的排名)。因此,建议:

1.加大办学特色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形成共识,使全校师生员工认识到,提升质量、水平和效益是重中之重,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是提升质量和水平的主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树立“特色竞争、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

2.从上到下共同维护学校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学校“十五”计划和创建高水平大学规划确定的目标控制学生总数,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比例,不断优化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结构。

二、淡化纵向比较,强化横向比较,知己知彼,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

过去,我们习惯于纵向比较,较少进行横向比较,造成纵向比较“迈小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的错觉,而对于横向比较强调度不够。今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强化横向比较的意识,建议:

1.明确一个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和发布校内各院系排名。机关各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要依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等大学排名的做法,对全校各学科、各院系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排名,并归口负责部门进行综合,定期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以充分发挥排名的导向作用,使排名竞争的压力逐级传递下去。

2.各院系负责人、各学科带头人负有及时掌握自身横向比较情况的职责。对各项排名应该了如指掌,以便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同时,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应该对本部门工作在省内、国内的位置了如指掌

(如评先、评比、经验交流和推广等),并努力提升自身工作在国内外的位置,以共同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3.应特别注重发挥对外宣传工作在扩大学校影响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外高校,都设有负责形象塑造的公共关系部,我国高校此项职责分别由两办和宣传部负责,但建议我校明确以宣传部为主,否则容易导致缺位的问题。

三、突出工作创新,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的湖大精神,鼓励独辟蹊径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一定意义上说,特色的形成就是创新的结果。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体制也相应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

想使我校的发展步伐更快一些,质量、水平和效益提高得更快一些,就必须突出各项工作的创新,坚持走超常规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走跨越发展之路。因此建议:

大力倡导并奖励“敢为人先、敢于跨越、敢争第一”的观念和做法。对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建议增加管理创新、提高办事效率的内容;对教师建议加大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的计分权重。对于那些工作大胆创新,提前或超额实现工作目标的同志应该予以重奖。

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突破,变优势为强势、靠特色争一流

从整个国家来看,教育资源是十分短缺的,因而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了重点投入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从我校来看,办学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贯彻“特色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各项工作中实施重点投入、重点保证,使优势变为强势、优秀变成顶尖,以期达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目的(例如:《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一流大学”的两条标准是:

①在中国大学任意一个学科门中排名第一;以及理学前3名、工学前6名、农学前2名、医学前3名;②必须是研究型大学)。回首以往,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公平第一、撒胡椒面”的问题,本来投入的蛋糕就不大,但为了使大家没

有意见,只好均分,结果有希望发展得更快一些的学科和院系因投入不足而失去了机遇。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建议:

1.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继续坚持“扶强扶优扶新”。

2.建立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重点建设决策制度。为确保公正,减轻领导层的压力,谁是重点、谁是非重点,可以由专家论证、教师投票表决或者学术委员会讨论、党政决策等多种模式,关键是要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后大家既服气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树立起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风气。

五、建立有关特色评价的考核指标,为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经验表明,一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是否最终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因此,要使办学特色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上下功夫。换言之,就是要在办学特色建设的信息反馈、激励措施和监控处罚制度上去落实。建议:

在院系目标管理和教职员工年度考核中增加如下考核内容:

单位考核增加特色建设的具体内容表

控制项目考 核 内 容 权重(分值)

计划控制

1.有无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和特色建设目标

2.规划和目标是否提交二级教代会审议或教职工大会讨论,并得到赞同

3.是否对规划和目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学术梯队或个人

4.有无特色建设的良好氛围

过程控制

5.是否有专人领导和监控特色建设,是否有专人承担特色建设的具体工作

6.特色建设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是否畅通和及时(包括大学排名的信息追踪和预警分析)

7.在特色建设上采取了那些创新措施,成效如何

8.是否建立了有关特色建设的激励措施(特色教学、科研、学科、管理)

结果控制

9.是否有一支符合特色建设目标的教师或管理队伍

10.是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院(系)风、教风、学风(或工作作风)

11.院(系)或单位取得了那些富有特色的成绩、成果(含奖项、媒介报道、社会认可度和经验推广等)

12.教师和学生(全体工作人员)取得了那些富有特色的成绩、成果(含奖项、媒介报道、社会认可度和经验推广等)

六、加强对特色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特色建设的归口部门

特色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并达到如期目标,关键在于领导是否坚强有力和责任是否落实。因此建议:

1.学校明确一位校领导抓特色建设,以便协调各方力量。

2.明确特色建设的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特色建设的有关事宜,如:负责特色建设总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拟定和特色建设的监控、进行特色建设情况分析、参与院(系)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定期在网上公布特色建设的成果和单项水平排名、提出特色建设的奖惩建议和预警分析、策划特色建设成效的宣传等等。

七、高度重视我校在各类大学排名的预警分析,加强学校发展研究工作

目前各种大学排名纷纷亮相,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教育界对其并不完全赞同,但不可否认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包括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影响),并将进一步影响高校获取社会办学资源

的成效。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组织专门力量对本校在各类大学排名中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并按年度向学校决策层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因此,建议:

1.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我校排名情况分析和研究,按年度提交《湖南大学排名情况预警研究报告》、《湖南大学发展研究报告(2***年)》

2.拨出专款支持排名情况和学校发展情况的研究,出版《湖南大学年度排名预警研究报告》、《湖南大学发展研究报告(2***年)》

上一条:湖大领导参考第5期 下一条:湖大领导参考第24期

关闭

湖南大学规划办 地址:湖南大学校办公楼2楼 邮编:410082 邮箱:guihuaban@hnu.edu.cn 电话:0731-8882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