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1.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2.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3.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4. 关于发布《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的公告
  5. 2021年双一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报表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解读

发布于:2006-01-17 星期二 00:00 作者:点击率: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分章解读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崭新的起点:“十五”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五”期间是建国以来长沙经济发展最好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快速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城市面貌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为重点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十一五”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起点,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全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五个突出”:突出把握加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实现快速崛起;突出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和最佳人居城市;突出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突出构建和谐社会,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五个突出”归结到一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既要全面加快发展的速度,又要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更要合理分配发展的成果。

宏伟的目标:加速迈向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按照既快又好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八个方面的目标:经济实力快速增强,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左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优质农业比重明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一批支撑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同步实现显著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城乡人居环境日趋优美。这些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把握。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长沙将在新世纪头五年取得重大发展突破的基础上,向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迈出极为关键的一大步。

第二章 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

四类功能区划:既有开发更有保护

重视空间布局是国家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新要求,其目的是规划要由单纯的平面布局设计向各种发展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转变,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合理布局。根据长沙既有空间布局状况,结合“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趋势,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需求和开发效益,将市域空间总体划分为优化提升、重点开发、适度拓展、限制开发四个区域,明确“十一五”期间开发或保护强度的定位及要求,按照功能区划形成相应的区域发展格局,既要有开发,更要有保护,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发展条件。

三次产业空间: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的规划,重在防止“遍地开花”、重复分散、缺乏协调的产业开发格局,加大宏观引导和调控力度,推动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合理。针对长沙产业发展现状和各区域发展条件,“十一五”期间,长沙的工业空间布局重点是“聚焦两区、提升六园”,农业重点建设“三环四廊六园”,服务业总体形成“三圈四极”框架,并明确了各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引导产业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市域城镇体系:融城扩镇加速城镇化

“十一五”期间长沙城镇体系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三个要点,一是根据长沙所处发展阶段的要求,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二是根据国家的要求,必须走积极稳妥的城镇化道路;三是考虑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特别是紧密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十一五”市域城镇体系将以都市区、卫星城、中心镇为骨架,都市区城市人口将达245万人,长沙县、望城县加速融城步伐;卫星城重点建设浏阳、宁乡城区,并与都市区的功能相对接;中心镇的关键是完善规划的编制,重点支持建设20个左右的重点中心镇。

重大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化系统化框架

“十一五”期间,长沙总体上仍处于基础设施投入强度较大的时期,基础设施总投资预期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建设重点是综合交通体系、能源保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水利水务设施四个方面,建设要求是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随着黄花国际空港、武广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通乡通村路网、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霞凝新港二三期、长沙电厂、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城市防洪圈和生态圈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将逐步形成,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有比较显著的新变化。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四大区域性产业中心

近年来,长沙的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但相对而言,产业实力特别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仍偏于薄弱。作为省会城市,“十一五”期间长沙必须将产业发展置于更宽广的区域视野来谋划,将产业结构定位于更高层次来布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长沙产业发展和调整升级的相对优势,一是科教实力较强,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潜力较大;二是作为传统的消费型城市,服务业相对优势比较明显;三是农业基础较好,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四是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活力勃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依托我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一五”期间长沙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优质农业、文化产业四大区域性产业中心。

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工业经济支撑

工业是长沙相对薄弱的产业,也是“十一五”产业发展的首要重点。总的目标要求构建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后劲足的中部地区重要新型工业基地,发展重点:一是培育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家电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突出完善产业配套和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速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科技产业,突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使之尽快成为与三大优势产业比肩的工业支柱;三是改造提升食品烟草、建材、纺织服装、花炮四大传统产业,突出以循环经济模式和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水平。

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促进优势产业更优

服务业是我市相对有优势的产业,要充分发挥和保持服务业的发展优势。针对我市服务业增长主要由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支撑的现状,对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业、房地产等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重点是进一步塑造品牌、提升水平;对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加快发展速度,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配套。

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业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于发挥我市自然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从发展区域优势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个方面,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的优质水稻、良种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水产、优质烟叶等七大产业,突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更加重视农业企业、规模大户、专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

建设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在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打造传媒、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最具潜力的文化知名品牌,充分释放出长沙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及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能,使文化产业影响力和推动力不断扩大。

第四章 建设新农村和最佳人居城市

●农村建设: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具备较好的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长沙的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其前提是建立新机制,逐步改变城乡资源配置相对分割的状况,特别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基础是建设新村镇,重点解决农村路、电、水、气等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实现绝大部分村通上水泥或沥青路,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大部分村民喝上自来水等清洁饮用水,丘陵地区大部分农家建起沼气池;重点是发展新产业,既要提高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益,更要注重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关键是培育新农民,“十一五”期间,农民子女缴费就读小学和初中将成为历史,贫困学生就读高中和大学将得到更多的扶助;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农民的培训,80%以上的农民将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基本要求是塑造新风貌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医疗、养老、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倡导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定和谐的农村新局面。

●城市建设:关注人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

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更优的环境。“十一五”期间,长沙将紧紧围绕建设我国中部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的主题,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重点:一是让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更完善、更趋人性化,更多地关注公共交通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设施建设;二是让社区成为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基础的,让市民有浓厚归属感的生活家园;三是全面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让市民的住房条件更好,实现“居者有其屋”,让城市生态环境更优,向“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标准看齐;四是让市民在物质生活更充裕的基础上,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更高;五是让长沙成为“软件”和硬件设施均适宜投资创业的城市。

第五章 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稳健增长与结构调整并重

投资是长沙“十五”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一五”期间,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投资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保持投资总量的稳健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成为主要着力点。投资的重点,一是关键领域,在继续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薄弱环节,包括“三农”、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等。“十一五”期间政府的投资重点将进一步倾向于引导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强化公共服务。

消费需求:领域拓展与环境改善并举

我国“十五”中后期投资增长迅猛,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够平衡,部分领域供给过剩的态势已开始显现。长沙大规模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启动较早,投资率已逐步升至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必须注重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在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上加大力度,从拓展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消费层次,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第六章 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攻坚:重点突破与统筹协调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长沙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总取向是推进市场化,在实现重点改革突破的同时,要由若干领域改革的“单兵突进”,加快转向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和综合配套。未来5年改革的推进,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转型,政府自身的建设和改革,将成为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政府改革关键是创新管理体制,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真正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发展环境的创造者、公众权利的维护者。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领域。同时,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改革,将成为“十一五”改革的新重点。改革以政府包揽为特征的社会管理体制,也将摆到重要位置。

●开放带动:提升质量与加强合作

未来若干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时期,长沙将不可逆转地融入这一进程中,必须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置于竞争合作的大开放环境中加速发展。“十一五”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是“互利共赢”,实质是把握好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注重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协调发展,在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在“引进来”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加强区域合作是“十一五”对外开放的重大主题,必须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中西部各省市、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互动合作,积极承接高质高效的产业转移,将我市的经济发展融入到国际国内经济的大循环中。

第七章 科技、教育和人才

●科技:既重自主创新,又重转化应用

由偏重跟踪模仿式的创新转向注重自主创新,是国家“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沙是我国中西部科研机构密集、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但是,目前我市的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重点科研机构,这种科技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主导产业的多数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因此,“十一五”期间长沙科技发展要实行创新与转化并重的策略,通过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加大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投入,加快突破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搭建创新转化的服务体系,使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量领先成果,能在长沙本土大规模产业化,支撑长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教育:全民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

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长沙教育的普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长沙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并重点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机会均衡两大命题。提高质量重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均衡重在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特别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均衡化”迈进。

●人才:构筑区域性人才资源集聚中心

目前长沙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以上,人才总体实力较强,但是人才结构尚不适应发展需要,特别是高端层面的战略投资、企业经营人才和实用层面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相当缺乏。“十一五”期间,长沙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和聚积人才的力度,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引进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同时,通过人才机制的改革和人才环境的优化,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和人才集聚的区域高地。

第八章 建设和谐社会

●就业与保障:夯实民生基础

“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是政府十分重要的施政目标。在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不忽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培育大型企业的同时,不忽视发展中小企业,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同步加快服务业发展,使全社会的就业机会不断增长。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进城就业农民逐步享有社会保障,是“十一五”期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

收入分配:重效率更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十一五”期间的收入分配,必须在注重分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重点是:规范第一次分配的秩序,加大政府调节再分配的力度,引导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功能,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趁势。

公共安全:构筑坚实的社会安全网

保障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十一五”期间政府的重点职责之一。在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基础上,在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和国家安全等领域,要全面加强预警、预防、监管、处置体系建设,明显增强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

●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文明城市,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提升城市综合文明程度的过程。“十一五”期间,长沙将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提升市民素质为重点,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和激发市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为关键,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同时,作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的新重点。

●民主法制: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

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长沙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快法制建设步伐,重点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资源环境: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对发展构成的约束,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的长期性趋势。长沙是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必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重点领域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重要途径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形成节约资源的制度体系和社会风尚。长沙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十一五”期间,长沙将围绕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市,全面加大生态项目建设力度,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上一条: 陈至立: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新局面 下一条:陈至立: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新局面

关闭

湖南大学规划办 地址:湖南大学校办公楼2楼 邮编:410082 邮箱:guihuaban@hnu.edu.cn 电话:0731-8882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