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学校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各学院规划和职能部(处)及直(附)属单位“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对于进一步理清学校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落实战略管理理念,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本人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战略管理和经营学校的理念,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学校强化战略管理理念和经营学校的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起以《湖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主体,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专项规划为主干,以学院规划和职能部(处)规划实施意见为基础的规划工作体系,使发展规划成为学校、学院和职能部(处)以及各级领导树立经营学校理念,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事,不断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抓手。应该说,我校在积极倡导战略管理理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有关战略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没有及时转化为相应的制度政策,实行战略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二是个别同志要么习惯于经验管理,对战略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么在管理工作中只务实不务虚,陷入事务主义,忽视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对实施战略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对实行战略管理应从何处下手,从什么地方着力,或者说,对准确把握实施战略管理的抓手还显得比较茫然。要以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不断深化对战略管理理念的认识,并切实落实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同时逐步树立和强化经营学校的理念,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已有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出科学的判断;对学校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以及对学校达到上述目标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促进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队伍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
二是强化学校、学院和学科发展是团队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的观念。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学校、学院和学科发展是团队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的观念,多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思考发展问题,使单位、团体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相统一、相协调、相促进。个人要考虑自己的课题申报、高水平论文发表、高级别成果获奖情况,也要关注学校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综合实力提升,只有学校整体发展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学校也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强化教育以人为本,管理人性化,服务人性化。在高度重视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将质量工程和民生工程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抓出成绩,抓出特色。
三是要突出工作绩效与资源配置和奖励挂钩,提倡以科研养科研,实现办学资源和设备共享。不用讳言,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校在落实工作绩效与资源配置和奖励挂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缺乏工作绩效与资源配置和奖励挂钩的理念和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规划纲要→专项规划→职能部(处)实施意见→学院规划的分解程序,形成以总体目标、专项规划目标和学院目标相互衔接、一脉相承的规划工作目标体系。分解落实到位后的指标,也就是学校进行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兑现奖励的基本依据。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发展目标以规划为指南,管理服务以规划为基础,考核工作以规划实施为参照”。
在以规模发展为主和加快实现两个转型阶段,我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科研发展,促进科研上水平、上台阶的措施,其中包括对科研课题经费实行配套奖励、设立学校科研预研项目和科研基金等,这些政策措施在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政策措施今后应该继续推行并加大支持力度。但从长远来看,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靠教学事业收入填补科研经费不足的做法肯定不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长久之道,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实现从教学事业费收入补贴科研到以科研养科研的转变,并最终实现以科研养教学、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科研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公用实验平台建设,规划跨学科、跨学院的重大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从制度上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学科公用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提高综合办学效益。
(作者:发展规划办欧阳玉研究员)